【百鄉千村行·面孔】走進壽寧大安鄉:“銀山花田”小鎮
百鄉千村行
·
面孔
閩東鄉村振興之路
探索者的影像志


· 【第268期】
人物 | 徐肖良
職務 | 壽寧縣大安鄉黨委副書記、鄉長
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在壽寧縣大安鄉不僅有綠水青山,還有著真正的“古銀山”。原來,在大安鄉有著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的官臺山古銀硐,古銀場曾是閩浙邊界的四大古銀場之一,而官臺山剿匪催生了壽寧設縣,被譽為壽寧的“父親山”。

坐擁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,大安鄉黨委副書記、鄉長徐肖良告訴我們:大安鄉正打造“銀山花田”小鎮,“銀山花田”也是響應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如何把這個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,關鍵在產業。通過建設國家地質公園,開發旅游景區,保護古銀硐歷史遺跡,帶動鄉村建設,農業發展和人才回歸。大安鄉還經過精心策劃,打造了櫻花、杜鵑、蘭花、荷花等“花開四季、賞游皆宜”的大地景觀線。以大安、大熟、泮洋等特色村莊為線,連接櫻花園、地質公園、仙巖森林公園,催生了一批休閑農業園、旅游農產品、農家樂、民宿等旅游業態,實現農文旅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,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。2021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,大安鄉也成為了“市民下鄉”和鄉村度假游的好去處。

“走走大安,一生平安”,這是鄉長徐肖良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原來,大安鄉境內擁有3萬多畝富硒富鋅土壤,是壽寧縣硒鋅土地核心區,亭溪地塊還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天然富硒土地。近年來,大安鄉緊扣縣委“1+4”綠色高校生態農業,充分發揮大安鄉生態資源優勢,大力發展硒鋅大米、高山蔬菜、優質水果、食用菌等特色現代農業,農業園區從粗放向精致轉變,硒鋅產品從單一向多元發展,規劃建設生態硒鋅農業萬畝示范基地。

圍繞硒鋅康養旅游,全力推進以農塑旅,以旅彰農融合發展,大安鄉大力發展“后備箱”經濟,包裝了葡萄、童真土豆、金絲皇菊、壽寧黃酒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伴手禮,獼猴桃、山冬烏、金絲皇菊納入全國名優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,讓產品變禮品,用業景至富景。

近年來,大安鄉經濟總量持續增強,全鄉固定資產投資躍升至1.6億元,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3492.32萬元,財政收入超過350萬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.8萬元,實現4個村村財收入突破50萬、10村超過15萬元的大提升。

一硐喚醒百花開,一業引來百業興。下一步,大安鄉將圍繞“爭創全省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樣板”為奮斗目標,做大做強“銀山花田”小鎮,加快推進新興產業鄉村旅游發展,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,大安亮點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


統籌 / 陳小蝦
編導 / 吳圣錦 陳小蝦
攝像 / 鄭鎮 吳圣錦 劉霄鵬 陳宏
剪輯 / 陳宏
欄目包裝 / 陳景平
監制 / 周邦在
制片人 / 劉巖生
總監制 / 鄭承東
感謝關注《面孔》欄目,如果你的身邊有從事特殊少見的職業或者是有正能量的人、工匠和手藝人、有趣有故事的寧德人(新寧德人),歡迎推薦給我們,郵箱nspmklm@163.com,我們希望不一樣的面孔不一樣的故事能夠讓更多人傾聽!
來源:閩東日報·新寧德客戶端
編輯:楊哲源
審核:劉寧芬 周邦在
責任編輯:楊哲源